第479章 新人物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
老牌小说网 >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> 第479章 新人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79章 新人物

  正在尴尬十分时,“公义油栈”的管事(经理)派人来学堂传信叫胡适赶快回店。原来他的三哥病危。二哥在汉口,管事只得转请小少爷去主持局面了。顾先生知此信后,同意胡适将作文带回去做,下个星期交卷。胡适如犯人获赦一样,匆忙抄了题目,逃出课堂,躲过了这一劫。

  赶到“公义油栈”时(油栈与梅溪学堂很近),胡适的三哥已经到了弥留之际,荀延了几个钟点,便断气了。死时只有二十八岁。第三天,他的二哥从汉口的店里赶到上海,办理了后事。

  据胡适自己回忆:“丧事办了之后,我把升班的事告诉二哥,并且问他‘原日本之所由强’一个题目应该参考一些什么书。二哥捡了《明治维新三十年史》,《壬寅新民丛报汇编》……一类的书,装了一大篮,叫我带回学校去翻看。费几天的工夫,才勉强凑了一篇论说交进去。不久我也会做“经义”了。几个月之后,我居然算是头班学生了。”

  从乡里读的“四书”“五经”,转到读《明治维新三十年史》和《新民丛报》一类新书,使胡适的眼光从古代转到了近代,从旧世界转到了新世界。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呼吸着新的空气,吸取新的知识,追逐着时代的新潮流,并自命为“新人物”了。

  1904年年底,梅溪学堂改名为梅溪小学。头班毕业前,学校推荐胡适、郑璋、张在贞、王言四个优等生去上海道门应试,作为改小学后的首批毕业生成绩考核呈报官府注案。

  但是除了张在贞,胡适等三人都拒绝去上海道衙门应试,他们毅然离开了梅溪小学。

  毕业了却没有拿到毕业文凭,胡适三人为什么不肯去上海道衙门考试呢?

  胡适说:“这年之中我们都经过了思想上的一种激烈变动,都自命为新人物了。而在別人眼里小小胡适的形象也已经是‘意气昂茂,大有目无余子之了’。”

  所谓‘新人物’的‘思想上的一种激烈变动’,大体是指两种思想行为的倾向:一是对内的排满革命,一是对外的抗俄御侮。

  二哥给胡适翻看的那一大篮子的书,其中大多是梁启超及其受他思想影响的一派人的著述,除了看梁启超一派的新书之外,胡适又接触到一本直接鼓吹革命的书籍。

  有一天,班里的同学借来一本邹容写的《革命军》,在胡适等几个同学中传看。邹容是清末著名的“革命军马前卒”。他写的这本《革命军》,薄薄的本子,书前印着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写的序。全书约两万来字,浅近通俗的语言,宣传反对清廷专制,鼓吹“独立自由”和建立“中华共和国”,在当时起了很大的革命鼓动作用。

  胡适等几个少年人看了,也都很受感动。但那时在清王朝的残酷统治下,印这种书,被抓着便要杀头;看这种书也只能偷偷地看。他们这本《革命军》是借来的,要归还;舍不得,便轮流着抄。晚上,学堂的舍监来查过夜,他们便偷偷从床上爬起,点着蜡烛,继续抄。几个人连夜赶着抄成了一部《革命军》。

  胡适这个“新人物”,又很关心时事,爱看报纸。

  这是日俄战争的第一年。上海的报纸上每天登着很详细的战事新闻,爱看报的少年学生都感觉绝大的兴奋。

  这时候,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还没暴露,日俄战争中,无论舆论和民众心理都有些同情于日本,痛恨俄国,又都痛恨清政府的宣告中立。仇俄的心理加了不少排满的心理,这一年,上海发生了几件刺激人心的案子。一件是革命党万福华在租界内枪击广西巡抚王之春,因为王之春从前是个联俄派。一件是上海黄浦滩上,一个宁波木匠周生有被一个俄国水兵无故砍杀。这两件事都引起上海报纸的关注,尤其是那年新出现的《时报》,天天用简短沉痛的时评替周生有喊冤,攻击上海的官厅。

  胡适说:“我们少年人初读这种短评,没有一个不受刺激的。周生有案的判决使许多人失望。”

  在国内的排满、反抗沙俄侵占我东北的“拒俄运动”的浪潮中,少年人的反应要更强烈一些。胡适与王言、郑璋三人合作写了一封匿名信痛骂上海道袁海观,愤激地写匿名信骂官厅的少年人,肯去上海道衙门接受考试么?这里大可看出胡适和那个时代的少年读书人的真率气性。

  三人离开梅溪小学后,王言不知下落了,可能是回徽州黟县老家了;郑璋后改名仲诚,与胡适还有往来,后毕业于复旦大学,1914年死于肺病。胡适在1914年10月8日的留学日记中,对郑璋的死遥寄哭的同时,还发了一大通愤世的感慨。

  1905年初春的一天,澄衷学堂总教习白振民到瑞兴泰茶叶店来玩,因为是二哥的同学,胡适也认识他。

  二哥叫伙计泡上茶,对白振民说:“洪骍读了梅溪学堂,想到澄衷学堂接着读书。”

  “好啊!"白振民一口答应。

  “洪骍没有拿到毕业证书。”二哥将胡适没有参加衙门考试事说了出来。

  白振民想了一下,说:“洪骍,你把作文拿来给我看看。”看了胡适在梅溪学堂写的作文,白振民连连点头,说:“写得不错。你到澄衷学堂来吧!"

  这样,胡适进了第二个学堂——澄衷学堂。

  上海澄衷学堂,中国近代早期私立学校。1899年(清光绪二十五年)浙江宁波镇海富商叶成忠独资筹建。1901年正月落成,二月开学,聘蔡元培代理校长。初名澄衷蒙学堂。校址在上海虹口地区(今唐山路公平路),专为在上海宁波籍贫家子弟而设。编有《字课图说》教材等,是为近代最早的小学语文教科书。1902年改设初等小学、高等小学,又设中学与师范科(后停办)。至1904年有中学生90余人,高小学生100余人,初小学生100余人。1915年增办商科(后停办)。1926年增设高中。1928年更名为私立澄衷中学及其附属小学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改名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学,小学划出,改名为唐山路第一小学。后复原名。2003年更名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。另有澄衷初级中学。

  叶澄衷(1840年-1899年),原名叶成忠,浙江慈溪人,生于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庄市,清末资本家,宁波商帮的先驱和领袖。

  少读私塾,未及半年辍学。11岁进油坊做学徒,14岁至上海当杂货铺店员。17岁驾舢板于黄浦江上,贩卖外轮所需杂具,初会英语。同治元年(1862年),于上海虹口开设顺记五金洋杂货店,并承办外轮所需船舶五金,又进口英国配件,营业大盛。旋移设百老汇路,扩大营业。时美孚石油公司以优惠条件委他经销美孚火油,资本益厚,相继在上海及各大商埠开设新顺记、南顺记、义昌成记、北顺记等分号18所,时称“五金大王”,成为宁波商帮早期发迹上海的实业巨子。

  后投资银钱业、房地产业及沙船业,所营钱庄多至百余家,遍及国内大中城市,著名者有余大、瑞大、志大、承大等。所营树德地产公司仅在沪置有地产400余亩。有沙船百余艘,经营长江及沿海航运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,与徐子静合办鸿安轮船公司,次年与宋炜臣同开燮昌火柴厂,继设分厂于汉口、苏州。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于上海开办纶华缫丝厂。至19世纪末,拥资银800万两,后又捐得候补道衔。

  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9月,念幼时失学之苦,于上海虹口张家湾捐地28亩,出银10万两,创办澄衷蒙学堂,后改名澄衷中学。是年11月在上海病故。

  叶澄衷死后,他的儿子继承父业继续捐款、又扩充为“澄衷中学堂”。

  胡适1905年初进澄衷学堂时,校监督是章一山先生,总教习是白振民先生。白振民,思想开明热心教育,曾参加当时的立宪运动,是稍后成立的宪政研究会和预备立宪公会的会员。

  澄衷学堂的十二个班,大抵包括了近似后来中学与小学的教程。前六班相当于中学,后六班相当于小学。学堂的课堂分为东西两排,最高的头班称“东一斋”,第二班称“西一斋”下直到十一班的“东六高”,十二班的“西六斋”。这里的课程比梅溪学堂完备得多,国文、英文、算学之外,还设有物理、化学、图画,使胡适能较多地接触西方的科学和文化。

  那时的中国,在甲午战争中惨遭失败以后,又遭受八国联军蹂躏的奇耻大辱,戊戌变法的维新改良运动也宣告破产了。清王朝的统治,掌握在顽固派头子慈禧太后的手里,是更加黑暗,更加腐朽了。先进的中国人更急切地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。爱国青年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的新思潮和新文化;却也有不少人悲观了,失望了,消沉了。

  严复译述的赫胥黎著《天演论》,正在这时风行海内。他所宣传的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的进化思想,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,给那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及失望悲观的人们指出了新的希望,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,并且影响和教育了好几代的知识分子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pxs9.com。老牌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lpxs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