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1煎饼_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
老牌小说网 >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> 231煎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231煎饼

  第232章231煎饼

  推磨是个枯燥无味的活,不少小脑不够发达的人推上几圈就会晕头转向。

  早前的地主家都用牛马推磨,唐植桐家一直不富裕,用不起牛马,所以唐植桐这次亲自上阵,体验了一把牛马的感觉,还成,比几十年后给资本家扛活的福报要轻松不少。

  石磨当时买的规格小了一点,所以推的时候要增加负重,比如将盛玉米碎的盆压在上面,这样能将玉米碎推的更细腻一些,摊出来的煎饼口感更好。

  “妈,这里面掺米面了?”随着石磨的旋转,小米特有的清香味淡淡散发出来,唐植桐嗅嗅,问道。

  “嗯,你不是说米面的好吃吗?这次放了不少。”一个石磨上能拴两根推磨的木棍,唐植桐负责一个,张桂芳负责另一个,并时不时的往磨眼里舀一勺泡发好的原料。

  “敢情您还记得呢?”唐植桐有些诧异,距离自己说这话至少已经有十年时间。

  早年间粮食还没有两统,为了省钱,唐奶奶都是从集市上购买毛粮,然后自己加工,其中又以玉米、小米为主。

  玉米能用来蒸窝头,小米大多是煮粥,偶尔唐奶奶也会做煎饼,玉米碎不够了就会掺上些小米,唐植桐吃着纯玉米的口感发酸且硬,而有小米的更甜更软,所以称赞过两回。

  “记着呢。现在轻易不做,做就做你爱吃的。”张桂芳理所当然的说道,粮食统筹后,粮店的价格实惠而且都是加工好的,更省时省力,所以一家人吃毛粮的机会就少了。

  “那明天我回来做点菜,咱卷煎饼吃。”一听这面糊里掺了小米,唐植桐的馋虫被勾了起来。

  都说齐鲁人吃卷饼卷大葱,这是对贫困年代齐鲁人的刻板印象,穷的时候确实有吃,但卷的不是大葱,而是一种小香葱。

  以“人没葱高”而闻名的章丘大葱大概是90年代的产物,然而这种大葱刚上市时并不受普通民众欢迎。

  那时生活条件已经改善,普通民众买葱大多是为了炒菜,但炒菜才用多少葱?因为冰箱没有普及,一棵章丘大葱还没等用完就已经干巴了,所以当时的章丘大葱大多销往菜馆、包子铺。

  尤其是包子铺,特别喜欢章丘大葱,一棵葱一斤多,比扒小葱省时省力,章丘大葱的葱白还多,各种葱的价格差不多,所以都紧着大的买。

  菜农也不傻,同样是伺候一季田,章丘大葱的产量要比老品种高很多,所以就越来越流行,然而本地需求有限,加上那时物流还不怎么发达,运费奇高,一拥而上的种植也曾导致滞销。

  说到这就得感谢一下国家基建和绿通,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菜篮子问题,就不感谢三桶油了,人家辛辛苦苦干一年,利润大多给了油桶。

  说来也奇怪,按朴素的消费观来说,老百姓享受的高价油中应该包含油桶的价格,但三桶油从来不给司机油桶,那油桶都去哪了?

  在张桂芳开口吩咐唐植桐推磨的时候,王静文没出口反驳,但唐植桐累了一天,她心疼,就存了推一把的心思。

  当王静文看唐植桐走神时,还以为他累了,过去替下了唐植桐。

  王静文推磨不头晕,她是学芭蕾出身的。

  唐植桐记得第一次与王静文见面看的芭蕾舞有个桥段,转圈转圈不停地转圈,相信小王同学之前也练过。

  那个桥段都算轻的,有学舞蹈的人能转好几个小时都不带头晕的,只能说这平衡能力不去争取一下飞行员,可惜了了。

  唐植桐坐在旁边,看着推磨的婆媳俩,脑子里已经开始琢磨明天晚上做什么菜了。

  煎饼卷大葱吗?时下确实有很多人吃不上,但吃葱的话,嘴里那股糊浓味,晚上咋交流学习?刷牙都够呛能压下去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pxs9.cc。老牌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lpxs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