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南瓜花_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
老牌小说网 >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> 180南瓜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80南瓜花

  第181章180南瓜花

  星期一,正常上班。

  方圆已经将报告递了上去,但尚未批复。

  “咱先准备着,这事必须得干成。你先着手准备,我再跑一趟市局。”一大早,方圆喝了口水,看看时间,约摸着那边开完早会,叉开五指,梳理了两下头发,把帽子往头上一扣,出去了。

  戴帽子是当下男人的一种流行时尚。像方圆这样的身份,一般戴草绿色的那种制式帽子,一些老年人则热衷戴毡帽或文明帽,农民选择戴草帽防晒的居多。

  唐植桐选择不戴,发型也是最普通的平头,好打理。

  切莫以为现在发型千篇一律,这是刻板印象。

  行政人员或者有上进追求的男青年,发型一般会跟上面靠拢,大背头或者偏分。

  女人的发型花样更多一些,其中大波浪最为火爆。由于烫发对设备和技术有一定要求,普通理发店是做不了的,得去西单第一理发馆、沪市迁来的华新理发馆、或者鼎新理发馆、万国理发馆等大理发店,这些理发店大多集中在东单、西单、王府井,有个共同的特点:得排队。

  唐植桐对发型没要求,街边小店,甚至剃头担子都能理,唯一一个比较贵的个人清洁用品就是刮胡刀。

  懂年代的朋友都知道,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蓄须,有传统文化的原因,也有剃须不便的因素在里面。

  普通百姓剃须大多选择剃头担子或街边的小店,理发匠会先用热毛巾给顾客捂一捂,然后用毛刷子打上泡沫,再蹬紧皮肤,用剃须刀一点点刮掉胡茬。

  剃头匠用的刮胡刀大多是可以折叠的,刀钝了就在砂布上来回蹭蹭,刮胡刀刮过胡茬会有“沙沙”的声音,听上去非常解压,但唐植桐考虑到卫生情况,更愿意自己动手解决。

  唐植桐的刮胡刀架是飞鹰的,上海一个小作坊仿制的美货,但里面的刀片是小王同学给买进口货。

  不是唐植桐不想支持国货,只是现在国产刀片质量不行,不仅只能使用三四次,而且锋利度不够,常常是胡子还在,脸却被刮破了。为此,很多人戏谑地称国产的剃须刀为“眼泪牌”。

  为刮胡子犯愁的人很多,连周先生也不例外,飞鹰刮胡刀的真正腾飞,离不开周先生的支持。

  为了方便国人的生活,在周先生的关心下,沪市的刀片厂在60年进行了厂房和设备的更新,几经曲折,辗转香港,购进了英国和联邦德国的设备,刀片质量得到了提升,飞鹰冲上蓝天,开始出口,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。

  方圆走后,唐植桐又找出押运线路图,核对着每条押运线路所经的站点,将每个站点需要下包的县市整理成表格。

  有些站点是南来北往、东输西送的交接处,上下包数量很大,这种站点需要预留的存放空间就得多一些。

  在自备邮车内打木头架子只是第一步,这样能有效减少信件分拣错误,缩短投递时间。

  想要减少押运员工作量,还是要等全国推广邮编工作启动,待各市局业务能力提升上来,再趁机要求将分拣工作交由本地邮局负责,这个过程少说也要两三年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pxs9.cc。老牌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lpxs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